用过 iPhone 17 Pro 后的一些想法
本文最后更新于:2025年10月21日 早上
看完发布会
第一次认真看了 Apple 秋季发布会,一个多小时的视频做的还是很精炼的。首先说说 Pro 和标准版的区别:
- 处理器性能(主要差一颗 GPU)
- 散热(多 VC 均热板)
- 摄影(多一颗 4800 万像素长焦镜头)
- 内存(8 GB 和 12 GB 区别)
以下是 A19 和 A19 Pro 显存带宽与缓存配置区别:
缓存层级 | A19 | A19 Pro |
---|---|---|
L1 缓存 | 每核 192 KB(性能核) / 128 KB(效率核) | 相同 |
L2 缓存(每个性能核) | 8 MB 总量(两核共用) | 16 MB 总量(两核共用) |
L2 缓存(效率核群) | 4 MB(四核共享) | 6 MB(四核共享) |
系统级缓存(SLC) | 12 MB | 32 MB |
内存规格 | LPDDR5X-8533 (8 GB) | LPDDR5X-9600 (12 GB) |
理论内存带宽 | 68 GB/s | 75 GB/s |
对于这些不在乎的,直接无脑冲 iPhone 17 就好了,真的加量不加价(屏幕大了,储存大了)。唯一的诟病就是外观和去年的 iPhone 16 一模一样,看不出是新机,实用主义的选择。
最重要的屏幕已经没有任何区别了,边框粗细这种以往多少会有差异的地方都完全一样。
iPhone Air 和之前的 mini 系列一样注定是小众之选,外观可以说是近年来最好看的,在手机越来越大越来越重的当下,反其道而行之,很轻薄,可惜叫好不叫座。对我来说不能插 PSIM 卡(物理 SIM 卡),电池续航低,一颗摄像头就 pass 了。曾经我也是 mini 用户呀,可是用过 Pro 机型就回不去了。
iPhone 17 Pro 两兄弟没有之前的 Pro 那么有料了(毕竟 iPhone 17 挤爆了牙膏),但是如果信号(天线重新设计),散热(今年最大卖点)够强,我还是会选择的,起步容量直接从 256 GB 开始,可谓加量也加价。
相比国行,港版只能用一张 PSIM 卡,且不支持大陆 eSIM。这就是唯一的缺点了。
这里提一下 iPhone Air,
国行 + 大陆卡:✅
国行 + 大陆卡出境:✅(开通漫游)
国行 + 外卡在国内:❌
国行 + 外卡在国外:✅(物理定位国外后添加外卡)
港澳版 + 港澳卡:✅(在大陆漫游上网)
港澳版 + 大陆卡:❌(基本不可能支持)
外版 + 外卡:✅(在大陆漫游上网)
外版 + 大陆卡:❌(无法认证)
国行 iPhone Air 的独有限制是,只能保存 2 张 eSIM 卡,而外版则可保存 8 张 eSIM 卡并选择其中两张待机。
预购日抢到首发 iPhone 17 Pro
所以我想好了,今年还是打算换 Pro,Pro Max 太大了,pass。在官网用游客身份购买的,收到邮件确认购买的信息。在发售的一两天时间内,官网被挤爆所以可能都无法看完整的页面。
以后要是想抢首发,
- 提前登陆账号
- 提前写好收件地址
- 提前放入购物车(如果可以)
问了下 400 电话客服,为什么不能修改订单信息(退货或者修改收件地址等选项),原来是已经进入准备发货阶段了。以后直接打 400-666-8800,然后按 1121,就可以接到那个订单处理部门,省去前面六分钟的等待。
客服实在太热情了,说了好几次谢谢没有其他问题了,他都在反复说放心,等有派送员就直接联系就可以了不怕送不到,然后恭喜我抢到首发哈哈😆
要注意一点,想用花呗分期付款,不是点支付宝付款,是在「分期付款」里,Apple Store 只有 12 期免息,天猫有 24 期免息(写文章的时候去看了下,居然也是 24 期免息了)。
使用体验
9 月 19 日那天一早顺丰就送到了(可以 8 点拿到),一开始确实觉得不好看,多看就习惯了,屏幕变大了,Pro 的边框更窄了,屏占比更高。手感确实要比 iPhone 14 Pro 好很多,可能因为刚激活的缘故,后台一直在运行,发烫惊人,初期使用并没有感觉散热好很多,打英雄联盟手游还不适配 120Hz,差不多一周以后才更新,所以每次尝螃蟹需要等软件适配。
对比开应用速度之比老 iPhone 快一点,可以忽略不计的那种。内存大确实舒服很多,微信能保持在后台很久不跳「地球」。拍照什么的,用的很少,对于那颗 4800 万像素的长焦镜头感知不深。
前期 iOS 26 的 Liquid Glass 还没看习惯,bug 也不少。甚至有导航不准,信号显示不如老 iPhone 的问题(但是用 Speedtest 测速确实快一些)。还有很严重的**爆 Ping 问题**。一度在想要不要加钱上 iPhone 17 Pro Max 来获得更好的散热和续航表现。
退货
综上所述,加上后来看到 iPhone 港版的优惠信息,我选择了退货。合理退货也没啥问题,官方的退货机也不会当作全新的售卖,会直接上架翻新机,或者是资源机。我还特意去查了下不同地区的退货政策对比:
地区 | 退货期限 | 是否无理由 | 政策依据 / 法规背景 |
---|---|---|---|
🇨🇳 中国大陆 | 14 天无理由退货 | ✅ 是,无需理由(只要不影响二次销售)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苹果执行甚至延长到 14 天 |
🇭🇰 香港 | 14 天左右,但需“合理原因” | ❌ 一般要说明原因(如产品损坏、瑕疵等) | 香港《商品说明条例》和《消费者权益条例》未规定无理由退货义务 |
🇸🇬 新加坡 | 通常 14 天(Apple Online Store) | ❌ 仅限“未开封”或“错误型号”等情况 | 新加坡消费者法要求“质量保证”,但不强制无理由退货 |
🇺🇸 美国 | 14 天 | ⚠️ 可退,但多属“买方后悔”政策,由厂商自定 | 无联邦法律要求无理由退货,苹果自愿提供 14 天退货(通常需保持完好) |
🇯🇵 日本 | 14 天左右 | ❌ 一般仅限质量问题或运输损坏 | 日本消费者法侧重质量保修,不包含“无理由退货” |
🇪🇺 欧盟地区 | 14 天冷静期(cooling-off period) | ✅ 相当于无理由退货 | 欧盟消费者保护指令要求网络购物可 14 天内取消订单(无理由) |
我们这方面是遥遥领先啦,遇到国庆 Apple 休息,实际等到节后再退回,服务是真的好呀,没见过无理由退货能有这么久时间的。
退货由 EMS 来揽件,没有取货码,把机子交给他还是有点慌,万一有人打了个时间差把手机取走了呢。退了两天在 Apple Store 订单页面没有动静就打了 Apple 客服 400 666 8800 电话询问,等了三分钟,各种菜单按数字键,系统才转到人工。客服说是正常的,让我耐心等待即可,他不会显示物流信息,只要把东西给他就可以了,后面出了一切问题都 Apple 兜底。今天 14 号一看果然退货已完成,只不过款项还没收到,还要等五个工作日。这里得吐槽一下,正式退款到账是这么写的:「商品已于 xxxx 年 x 月 x 日退货,你已办理退款。」,而我现在的状态是「你的退款已发放」,这不是很误导人嘛。(Apple 就喜欢晚上退钱啊,写文章的时候,22:22 退款了)。
转投港版失败
说的香港优惠就是在 10 月 5 日看到一条优惠情报,10.1-10.8 香港 CSL/1010(同为 HKT 香港電訊 旗下公司),推出的银联卡减 800/900 HKD 的活动,叠加云闪付汇率优惠活动和招商,浦发信用卡活动,可以直接少近 1200 人民币(因为 CSL 的活动是港币)。
国庆末尾的几天,机票甚至一千不到,住宿也不贵,真的是太难受🤮当时这个活动说是 到十一月底,但是有 8000 台名额,卖完即止,然后都出现在小红书用户手里了……
只能再观望一下,昨晚又在想能不能把手头的电池换一下,换一下原装电池 ¥809,太黑了,一条米其林家用车轮胎也就这样的价格了。第三方有之前失败惨痛的经历,所以研究了一圈还是继续用着吧,76% 的电量大不了多充几回电,虽然有挺严重的续航焦虑,在车里就一直插着电(车里的功率很低,充不太进)。
这两天每天刷 CSL 有没有再搞活动,其实理性想想短期内肯定是不会有了(虽然看到今年两月份的时候也搞过相同的活动),加上香港的 Club Sim也很难买到了,没啥资金量开港卡意义也不大。真的没有啥去香港的旅游年头了。
日本倒是两年没去了,可能今年还是去日本玩吧,不买手机去一趟日本玩还是可以的。
其实真的也是早买早享受,我当年的 Apple Watch Series 8 就是首发日 ¥3199买的,后面 S9 有国家补贴,直接干到 2000 块不到了。
如果后面我成功买到了优惠后的港版 iPhone 再来博客分享。